济南彩虹宝贝代怀网 > 济南生殖中心 >

试管的方向——避坑+有底气

点击:226 发布时间:2024-12-04
我从来没想到过,一个毕业了十多年的管理学研究生会去研读医学论文,以寻求方向。
我想知道为什么上次长方案没成功,我想知道下一次适合什么方案,我想知道是否需要提前用别的药物提高卵子质量,我想知道科学依据,我想知道哪位医生擅长的领域更适合我,我想在流水化的医院里作为不被关注的患者能够及时自我救赎。
有的人可能觉得我走偏了路。其实看学术论文和听讲座、看直播差不多,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。下面统一回复一下,也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少走弯路。[害羞R]
看医学论文干什么?
1.要去的医院知名专家太多,不知道哪个大夫擅长的领域,更适合我这个患者。
比如不能让一个不相信免疫的大夫,去看n次胎停生化的患者;不能让一个没有卵或只有一个卵的患者,明明该去专门微刺激的医生那,却跑去擅长多囊方案的医生那。
2.在医院里患者很多,医生没时间或没办法跟你解释那么多,因为隔行如隔山,有可能说一句要解释更多句,每天那么多患者就真的很无力。
有的医生和助理是真的忘了交待。
有的医生漏看或不看你的病志,每天那么多患者脑袋都木了,只看到助理写的那么一小段,或者只是你问一句答一句。
如果这时正好作试管的方向——避坑+有底气为患者的自己太紧张忘了说,那么就有可能漏掉关键的点。
按照一位医生朋友告诉的他们的行话,就是:没有时间研究患者。
今天查一个医生的论文,才知道生长激素要至少打多少天才能起作用。可是当时医生也只是说下次打,并未回答什么时候开始,导致我下一次周期直接推迟。假如能早一点看到这篇论文,就能打好提前量,做好时间安排。毕竟年龄越大,身体加速衰老,试管真是争分夺秒的事啊。
3.被迫成为学习型患者。
看了几篇医学论文,当然不可能成为医生,毕竟医生几十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是不可想象的。但一般在流水线作业的医院,患者很多,基本上都会遇到上面那样的医生。如果恰巧不是运气特别好的,没法成为大概率中的一个,经历过失败的姐妹,一般都会被迫自学到一些知识。群里常有一些姐妹感慨,去医院,没人宣讲,没人会关注自己区别于别人的个体问题,全靠自学。
就如前面分析的,如果你啥也不懂,问题问不到点上,医生都不愿意理你。但如果你能简明扼要地问到问题关键,医生也能快速准确地为你诊断治疗,做出最佳方案。
最重要的还是心态和性格。
有人喜欢学习研究,有的人啥也不看,哪种都有成功和失败,但也没必要看别人研究就酸和讽刺哦。

最新文章